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三十四)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全方位构建就业课程育人功能
一、案例背景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伴随我国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改革而设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合理调整职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把握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和功能,提高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1.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在就业指导课堂上开展思政教育,需要深度挖掘课程中蕴藏着的德育资源,寻求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技能指导知识点与思政教育之间的结合点。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体系中价值观探索部分,将思政教育中三观教育、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与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敬业精神、集体利益等相关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体系中自我探索部分,重点开展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结合专业特色,引领大学生领悟工匠精神,大国智慧。结合中美贸易战,引导大学生锤炼本领,掌握核心科技,努力使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在大学生职业规划知识体系中外部探索部分,结合十九大精神对学生进行政策解读,让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
2.探索课程思政引导方式
课程坚持价值引领导向,靶定课程高度和方向,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讲授中和实践环节中。引导大学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结合我国的国情,积极应对新环境、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理念、丰富内涵。帮助学生在不稳定、不确定的生涯规划中找到明晰的主旋律,引领大学生有意识地塑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积极健康的职业观。
课程将学与行有机结合,在课程后半阶段,设置更多的实践环节,并要求实践环节与第二课堂的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结合起来,既能有效提升学生就业实践能力,同时也让课程直接向思政课程第二课堂延伸,让课程思政真正落到实处。
三.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只有有意识地挖掘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课程知识技能教育中,才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从而更好地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和立场。转载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阅读。
来源:石大教务
2.声音|“网红教授”郑强:大学如果不以学术来教学,那它就是高中的延续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详情